2022-05-30
练寺严村,秦汉时称洧阳城。东汉建安十年(205),三国曹魏谋士郭嘉因功封洧阳亭侯,封地即今严村一带。其子孙郭奕、郭深、郭猎继承爵位,子孙后代落籍于扶沟,至元明战乱时,该村郭姓已散居各地。到明洪武元年(1368),严姓由西华县赤狼村迁此建村,故名严村。练寺村是个古老的集市,唐代建有莲花寺,故名莲花寺村,北宋时称陈赵岗,是陈、赵二姓建立的村庄,有露水集。至金代,村南建有慈胜寺(后称金大寺)、莲花寺等,周围共有八个寺庙相连,故名连寺,后转化成练寺。练寺陈城村,秦汉时也是洧阳故城之地,最初有闫姓居于此地,称闫太城,后闫姓外迁。明崇祯年间,陈姓由杨王村迁来,原杨姓,随姥姥家改陈姓,改村名为陈城村。和尚楼村,唐代此处有一大寺院,寺内建有藏经楼,居住此地的人就以和尚楼为村名。元末明初闫姓从城闫村(即陈城村)迁来居住,今仍有闫姓77户295人。王颍寨村,唐代该村处于颍河岸边,是装卸货物和行人上下的大码头。......
贾岭镇闫梅行政村陶庄自然村位于贾岭西南6.3千米处,村里有陶、宋、刘、高、盛、李6姓,据传,这一带陶姓系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之后裔,散居陶庄及平舆县高杨店镇,前陶楼、后陶楼、东陶楼,西陶楼等村。清康煕(1662-1722)年间,陶姓从欧寨迁此成村,名陶庄。陶渊明,字元亮,又名潜,号五柳先生,浔阳柴桑(今江西省九江)人,南北朝时期杰出的诗人、文学家、辞赋家、散文家。陶渊明有五子:新俨、宣俟、雍份、端供、通佟。陶渊明死后,他的子孙不断繁衍,形成了族大人众,子孙昌盛的局面,以丹阳、浔阳为其郡望堂号。宗祠通联:门垂碧柳;手运乌甓。上联典指陶渊明宅前植柳五株,自号“五柳先生”,作《五柳先生传》;下联典指陶侃任刺史时,曾朝夕搬运百甓(砖)于斋内外,以励志勤力。据考,宋代时,其子孙向北方发展,其中一支进入河南,在今项城贾岭镇及汝阳县(今平舆县)高杨店镇一带定居。后人口繁衍,散居于高杨店镇的前陶楼、后陶楼、东......
闫立本(阎立本):(???年~673年),唐朝画家。雍州万年(今陕西西安)人,隋将作少监阎毗第三子。少时好读书。闫锡山(阎锡山):(1883年~1960年),字百川、伯川,号龙池,汉族,山西五台县河边村人。...
闫亨:晋代辽西郡郡长,因屡次规劝苟晞,苟晞把他诛杀。参谋指挥官(从事中郎)明预(明,姓)在家卧病,马上坐轿晋见进谏。苟晞暴跳如雷说:“我杀阎亨,跟别人什么相干?你却带病进来骂我!”明预说:“阁下对我礼遇,所以我尽心报答。而今,你对我这么愤怒,比起远近对你的愤怒,又算什么?姒履癸(桀)身为天子,还因为骄傲凶暴而灭亡,何况做一个人臣?希望你暂时息怒,思考我的话。”苟晞不理。因此,人心怨恨离散,再加上饥馑、瘟疫。正巧,汉赵帝国镇东大将军石勒,攻陷阳夏(河南省太康县),乘胜袭击蒙城(河南省商丘市)生擒苟晞跟豫章王司马端。后人对阎亨气节甚为称颂。闫立本:(?~673)唐朝画家。雍州万年(今陕西西安)人,隋将作少监阎毗第三子。少时好读书。武德时为秦王(李世民)府库直,贞观时为主爵郎中,显庆中任将作大匠,代兄立德为工部尚书。总章元年(668)升任右相,封博陵县男,咸亨元年(670)迁中书令。咸亨四年卒。......
阎官宅,供奉阎氏历代先祖,项城老城南大街路西虹河以南有座宅院,坐西面东,居民称为“阎官宅”,是明代阎廷梓、...
会长招募!中华阎(闫)氏家族圈招募会长欢迎报名!,会长职责:1.熟悉并遵守家族圈规则,遵守删帖准则,维护家族圈秩序,保持家族圈和谐...
寻祖,简要介绍:只听父亲讲祖太爷哥仨自山东登州府挑担闯关东来到热河(今承德),寻祖籍哪...
①西汉元鼎三年(前114)置,治所在平襄县(今甘肃通渭县)。辖境相当今甘肃通渭、静宁、秦安、定西、清水、庄浪、甘谷、张家川等县及天水市西北部,陇西县东部,榆中县东北部地。东汉永平十七年(74)改为汉阳郡,并移治冀县(今甘肃甘谷县南)。三国魏仍改为天水郡。西晋移治上邽县(今天水市)。北魏辖境相当今天水、秦安、甘谷等市县地。隋开皇三年(583)废。大业及唐天宝、至德时又曾改秦州为天水郡。②北魏太平真君七年(446)置,属南秦州。治所在水南县(今甘肃礼县东)。辖境相当今甘肃礼县、西和二县地。北周废。③宋大理置,属首府大理地区。治所在今云南大理市东十六里凤仪镇。元代废。...
①唐开元十一年(723)改并州置,治所在太原县(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晋源镇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阳曲以南、文水以北的汾水中游和阳泉市、平定、寿阳、昔阳、盂县等地。北宋太平兴国四年(979)复为并州,移治阳曲县(今太原市)。嘉祐四年(1059)复改太原府。元太祖十一年(1216)改为太原路,大德九年(1305)改名冀宁路。明洪武元年(1368)复改太原府。清辖境相当今山西榆次、太谷以西至黄河东岸兴县、岢岚、岚县等地。1912年废。唐及五代唐曾建为北京,五代末为北汉国都。宋。金先后为河东路、河东北路治所。明、清为山西省会。②明永乐五年(1407)属交趾布政司。治所富良县(今越南北太省富良县)。辖境相当今越南北部北太省地。宣德二年(1427)以后地入安南。...
①唐开元十一年(723)改并州置,治所在太原县(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晋源镇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阳曲以南、文水以北的汾水中游和阳泉市、平定、寿阳、昔阳、盂县等地。北宋太平兴国四年(979)复为并州,移治阳曲县(今太原市)。嘉祐四年(1059)复改太原府。元太祖十一年(1216)改为太原路,大德九年(1305)改名冀宁路。明洪武元年(1368)复改太原府。清辖境相当今山西榆次、太谷以西至黄河东岸兴县、岢岚、岚县等地。1912年废。唐及五代唐曾建为北京,五代末为北汉国都。宋。金先后为河东路、河东北路治所。明、清为山西省会。②明永乐五年(1407)属交趾布政司。治所富良县(今越南北太省富良县)。辖境相当今越南北部北太省地。宣德二年(1427)以后地入安南。...
闫姓 闫(yán)姓,中华姓氏之一。闫,曾作“阎”的简化字。阎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五十位的大姓,人口492万多,占全国人口的0.24%。如今,闫氏族人分布广泛,尤以河南、山东、河北为多。 中文名 闫姓 拼音 yánxing 含义...
阎(闫)姓邳州八义集镇大姓之一。阎姓源出多支,其主要一支系黄帝传人。相传,黄帝裔孙古公(dan)亶父之子泰伯因让国迁居东吴,有曾孙名仲奕。周朝初年,仲奕被封于阎乡(今山西运城一带),后被晋灭,其子孙因姓阎氏。春秋时期,周武王姬发之子唐叔虞建立晋国,晋城公封其子懿在阎乡,晋亡后,其子孙以阎为姓,后延续至今。邳州八义集阎姓系“树德堂"、”太原堂"传人。据《阎氏族谱》:明洪武二年,阎姓始迁祖在下邳二十五屯定居,取村名“阎老庄”(今新沂市窑湾镇境内)。后阎姓一支从阎老庄迁居八义集小明山落户。因黄河故道决口,小明山改名“阎集”。阎易公为阎集阎姓始祖。迄今已有600年,传25世,族人口2400余人。主要分布在阎集、小郭庄、张公等村。清乾隆四十七年,阎姓续谱世系辈字谱为:“宜念承先(宗)志(嗣)、常怀(存)世(守)久(孝)春(心)”。清光绪年间,又续世系辈字谱10字:“明(永)传(立)绍(维)书(修)宝......
闫姓在当今中国姓氏中排名第五十。闫姓出自姬姓,是黄帝的后代。但姬姓之闫又有三种不同的起源。第一种,是说太伯的曾孙仲弈,被周武王姬发封在闫乡,他的子孙因此就用闫作为自己的姓氏,从此姓闫。第二种,是说周昭王姬瑕的小儿子生下来时,手上就有一个闫字,因此被周康王姬钊封在闫城,他的子孙也姓闫。第三种说法比较可靠,是说周武王姬发的儿子唐叔虞,建立了晋国,到晋成公的时候,晋成公封自己的儿子懿在闫,晋朝灭亡以后,他的子孙就有人用闫作为自己的姓氏,因此也姓闫。闫姓最早是在山西,湖北等地发展,东汉时,闫姓开始进入四川,陕西,甘肃。明代至清代,闫姓才开始逐渐向南方扩展,发展到江苏,湖南等地,清代以后,开始进入福建,广东和台湾。闫姓在河南的主要聚居地有:平舆,项城,南阳,永城等。平舆闫姓的来由,可以从《阎氏家谱序》、《阎氏始祖碑》以及《补续家谱序》中得以了解:平舆闫氏始祖阎安公娶妻荆氏,于明代天顺7年(公元146......
闫氏姓氏源流,姓氏源流 ]编辑阎(Yán)姓,今多简写作“闫姓”,阎氏乃宗周嫡出,源出有九:...
国有法,家有规。无规矩,不方圆。承祖训,代代传。天下善,孝为先。父母亲,恩如天。常尽孝,近膝前。广交友,结众缘。和妯娌,合兄弟。亲远亲,睦近邻。念宗祖,睦亲族。敬长辈,爱幼孺。尊圣贤,护弱小。大小事,勤沟通。夫主唱,妇紧随。互信谅,不欺瞒。勤持家,细打算。不挥霍,讲节俭。家温馨,享天伦。家重责,勇担当。顶梁柱,先垂范。家业兴,自然成。一家人,常团圆。尽扬长,莫揭短。互尊重,心窝暖。遇大事,齐上前。众亲人,紧抱团。同心力,定胜天。大中华,礼仪邦。书理明,道义讲。遇人问,情更近。学做人,德为先。勤攻读,文武全。三人行,亲师贤。真善美,自幼习。言有信,行必果。宏美德,心向善。严教子,莫娇贯。不迁就,不护短。学楷模,效圣贤。立大志,要趁早。方向明,目标定。排万难,事必成。寸光阴,莫虚度。求学问,无止境。鸡鸣起,三更眠。讲原则,护信义。守法纪,莫贪罔。严律己,宽待人。名利前,莫糊涂。淡薄名,心安静。......
闫锡山八字算命闫锡山是山西五台县的一位杰出人物,十八、九岁的时候找人给他算过命。当时闫与父亲做生意失败,欠下债务,走投无路时想起找人算命,当时五台地区八字算命最神的先生,就是盲人刘开成先生,于是闫就找到了他。一列八字,刘先生就很是吃惊,说:“你是个大贵人,眼下遇到点挫折,日后必有大的发展。”“有何发展?”闫问。“将后有半壁江山归你统治,你现在还小,当然想象不到。”“能有那么好,请先生指点一二。”“你也不是个做生意的料,赶快准备,你有出国留洋的机会。出去回来,你就出息大了。”“先生知道我现在债务缠身,哪里有钱留洋?”“你往南走,那里有你的贵人,用不了多久,你就有机会了。你人性忠厚,知恩图报,又有祖德,吉人自有天助。”算完后,闫问先生卦金几何?刘先生算命一向是依命的贵贱优劣收卦金,穷人付钱少,富人付钱多。他一看今天算的命,可能也是他一生所遇最贵的命了,卦金理应是最多的。但他明知闫现在还是个穷小......
闫集村记门内三横本姓闫,外柔内刚法自然。山西迁来寻佳地,先祖慧眼定河边。历时已近七百载,古老村落换新颜。闫集村在李口镇的西北边,距镇政府约4公里。省道南石线穿村而过,运粮河在村西一路欢歌向北流去。村域内地势平坦、水源充足、田地肥美,是个好地方。东邻白龙庙村,东北方是韦楼村,村西北与姚庄乡礼拜寺搭界,村西与宝丰李庄乡辛庄村、禄庄村相接壤,以双方耕地边为界。闫集村共五个村民小组,323户1320人,耕地面积1363亩。闫姓是村中最多的姓氏,有1000余口。其他姓氏有蒋姓4户,10余人;袁姓9户,40人;陈姓13户,40人;尹姓是外甥住舅家,来自解庄,有10户;程姓3户;还有周、刘等姓氏。闫集村从古至今是以闫姓人家为主组成的村子。据闫水清老人讲,闫氏是在明代洪武四年(公元1373年)由山西省洪洞县迁过来的。当时有闫氏兄弟二人来到这里,看到这里水源充足,土壤肥沃,山水秀丽,是个适宜人居的好地方,便......
公元前168年,汉文帝颁发诏令,将田租由汉高祖刘邦起实行的十五税一降为三十税一,第二年干脆免除田租,不收农业税。就在前168这一年,死了一文一武两个官员,文的是大名鼎鼎的贾谊,其《过秦论》二千年后入选中学语文课本。武的叫杨喜,在汉代136名开国功勋武将中排名103位。汉高祖时任郎中骑都尉(管理宫廷军骑门户的武官),又执掌宫中更值宿卫(负责宫廷夜间安全)。公元前202年,随部队追杀项羽于乌江。项羽走投无路,自刎。部将王翳取其头,杨喜、吕马童、吕胜、杨武四人各得其一体。因追杀项羽有功,杨喜被封赤泉侯,1900户。封地一说在现今的河南南阳,一说在周至户县交界一带。在浩如瀚海的历史人物中,杨喜不算有名。但他却以另一种方式活在我家乡老百姓的心中,由其演绎的故事历千年而弥新。据雍正三年《乾州志》载:汉杨喜将军战死在今闫家庙村南的坡上。后人立庙为祀,名杨士庙。杨姓居此,村名杨士村、杨舒村。后杨姓迁走。金......
西寨阎氏宗祠旧貌西寨阎氏宗祠乡人俗称“社学”,又称“阎家祠堂”,是供奉祭拜阎氏历代先祖的场所。阎氏宗祠坐落于太原市晋源区金胜镇西寨村旧村,原旗杆街中段路东,今健康东路,即西寨路西侧。坐东面西,一进院落,南北宽17.3米,东西长42米,占地面积726.6平方米。东靠西寨路,北望观音堂、北极宫,南通关帝庙、魁星楼,西临阎氏举人院,交通便捷,地势优越且文化积淀深厚,是太原地区为数不多的家族祠堂,西寨古八景之一。...
泰伯祠在山东宁阳县城西二十五里寺头村,又名至德庙,乃闫氏家祠。《唐书》及《元和姓纂》均载:武王封泰伯曾孙仲奕于闫乡,因以为氏。故今寺头村闫姓皆祖泰伯。泰伯祠为两进两出,大门两边为方形柱石,正面有阴刻楹联“隐隐孤忠荆蛮三让高千古、煌煌周礼端委一时留万年”。泰伯祠高大宏伟,雕梁画栋,颜料以黑白红色为主,饰描金粉,巍然焕然立于卧牛山之阳,供人春秋瞻仰。祠内原有闫氏家乘碑记二:一立于明朝天顺元年,时宁阳县城人,翰林学士、入直文渊阁许彬撰记一立于嘉靖四十四年,知县(泽州人)闫承光撰文,今碑无存。泰伯祠历经数百年,已倾记不堪,2014年12月,在原址按旧貌复建告竣,整座建筑浑然一体更加宏伟壮观。...
Copyright 2022 zupu.cn 浙ICP备18024415号-5